“小沈在村里工作3年,学历高、能力强、情况熟,由她来当党支部副书记,肯定没问题。”前不久,在村党支部换届工作中,永宁县杨和镇惠丰村党支部书记眭宽极力推荐沈艳芸作为候选人。“小沈这么年轻,怕工作太多把她压垮了。”面对两种不同的声音,包村领导迅速行动,走村入户与“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部分党员群众代表交心谈心、征求意见、掌握实情。经过深入研判,大家对沈艳芸的认可度很高。果不其然,党员大会选举中,沈艳芸高票当选惠丰村党支部副书记。
这一幕,是永宁县杨和镇村“两委”换届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今年,杨和镇通过广泛动员、走访摸排、张榜招贤,充分挖掘群众中能人贤才,真正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筛选出来。
召回一个人带动一个村
“要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而不是选‘维持会长’。”“包村领导走村入户,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这几乎成为杨和镇党委书记许波下村指导换届工作、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时的“口头禅”。召回一个人,拓宽一条路,带动一个村。观桥村的转变,就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选优配强“领头雁”“带路人”。
在观桥村本次换届选举的推荐人选中,李永新的名字被反复提及,这位有着十年经验的老书记,不仅工作经验丰富,还是一名致富带头人,他曾发展过水产养殖、工程建设,带动了170余名失地农民再就业,党员群众都夸他“有能力、有水平、做人做事踏实用心”。2020年年底,杨和镇村“两委”换届前,镇党委采取“两个一批”措施,在征求李永新个人意见时,他爽快回应:“观桥村就是我的根,村里人需要我,我理应回来为村里做事。”
杨和镇党委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村“两委”换届作为“一把手工程”,镇党委书记带头入乡走村、广开言路,与党委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倾听意见、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传经验。
实打实联系抓实责任
杨和镇王太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一直没有合适人选,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包村领导。“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镇党委决定拓宽人选视野,深入走访党员群众,杨和镇党委深入推进“两个带头人”工程,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把人选摸排做实做细。
“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民主推荐会实到党员73名、群众代表40名,另有3名普通群众参加推荐会,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于建军得票116票。”两年前,杨和镇党委挖掘出致富带头人于建军,并将其发展为王太村党组织带头人。上任不久,于建军带领支部按照“种、产、销”思路稳步推进,不断深挖“油葵经济”背后的产业链,让特色产业大有可为,致富带头人成了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换届选举中的“香饽饽”。
为了高质量物色人选、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杨和镇还把搭建成熟、运行良好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与村“两委”换届工作有效衔接,划分责任田。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指导推进换届工作,“下深水”选人,切实构建“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的工作格局。
一对一派驻点对点指导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就驻扎在这个村,对每个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都非常熟悉。”这是所有驻村第一书记的共识。
杨和镇树立人随事转的思想,发挥“熟人、熟地、熟情况”的优势,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村“两委”换届前期调研情况,逐一研判10个村“两委”换届留任、意向性人选、第一书记任职以及意见建议,建立后备干部“六个一”“滴管式”结对帮带培养制度,“点对点”“一对一”进行近距离督促、指导,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换届工作。
自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杨和镇突出党组织书记“双高双强”和“两委”成员“双好双强”标准,列出人选资格负面清单,鲜明树立选人用人导向。目前,全镇10个村党组织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党员参会率达88.1%,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3岁,较上届下降2.9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5人,较上届提高10.4%,新班子结构更加优化、能力素质大幅提升,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
本报记者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