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冷风刺骨,室内却果蔬飘香、温暖如春。走进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村的温室大棚,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了枝头,各种绿叶蔬菜也茁壮成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连片的温室大棚中,有三栋是村民张家贵家的“聚宝盆”。这三栋棚里种的全是西红柿,最近陆续开始上市,每天都有好几百元进账,可以一直卖到春节后。“最近西红柿的价钱不错,每斤卖价超过两块钱,春节期间价钱还能更高。”张家贵一边忙乎着手头的活,一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种蔬菜是个精细活儿,虽然辛苦劳累,但这三栋蔬菜大棚给了他们一家人美好的希望。
泾灵村的村民都是来自西海固的移民,现在当地干部帮张家贵规划了发展设施温室种植蔬菜的脱贫致富计划,并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西海固的人都不怕吃苦,张家贵也一样,去村里的合作社学习温室种植技术。从一栋大棚开始,如今她家已经有了3栋大棚。“现在仅靠这3栋大棚每年就能有10万元的收入,日子还会越来越好。”张家贵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她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张家贵只是泾灵村靠着设施农业脱贫致富的一员,作为灵武市脱贫攻坚主战场,2017年以来,按照村干部带头、群众自愿参与、企业联动的发展模式,泾灵村累计建设各类温棚1000余栋,从事设施温室移民户占到45%以上,提前完成脱贫摘帽。”泾灵村党委负责人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心转移,逐渐出现发展经济合力不够、统筹发展力度不强、项目实施推进不协调等问题。为解决这一困境,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泾灵村近日新成立了党委,下辖2个村党支部和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将着眼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探索村级党委运行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推动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