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宁县在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加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狠抓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全面小康补短板,完成“三农”工作硬任务,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
据了解,中宁县结合“四查四补”,在帮扶村集中力量逐户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工作的同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党组织+农户”等模式,支持贫困群众种植枸杞、优质牧草、色素辣椒等特色作物18万亩,培育产业扶贫示范村12个、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29家、扶贫专业合作社41家,围绕高效种养业精准培训脱贫实用技术及致富带头人220人,全县棚圈利用率提升至97.6%。完善四种利益联结机制,托管养殖肉牛4427户16623头、奶牛2812户5267头。
“我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落实政策资金2.4亿元。打造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园区3000亩、‘两年三熟’饲草种植示范区3000亩、瓜类检疫性病害防控示范区1.1万亩,分别完成蔬菜种植4.5万亩,发展青贮玉米18万亩、紫花苜蓿2.3万亩、无籽西瓜0.56万亩。”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做大做强功能农业,他们依托丰泽粮油、沙漠绿洲等龙头加工企业,建成富硒水稻基地0.5万亩。以玺赞、杞泰为重点,打造富硒枸杞示范园1万亩,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4万亩。
同时,中宁县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抓好红宝2500亩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巩固提升,建成枸杞、苹果标准化种植基地2500亩,改造升级观光体验农庄1处。并狠抓天元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稻渔空间1500亩,新建休闲设施3处,改造升级加工生产线2条。改造提升休闲农庄(园)2家,创建四星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新增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家,新建农民田间学校1座,自治区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4个,培育高素质农民530人。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区唯一的农产品行业“国家外贸升级转型基地(枸杞制品)”,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县域实际,他们将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为驱动,聚焦“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1+5”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种养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条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