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龙村清洁长马思麻督促村民保持门前院内环境整洁,坚持晨清扫、日保洁。 本报记者詹思佳摄
“现在看咱们村子漂亮干净,房前屋后都拾掇得利索,这心情自然也好。过去可不行,自家门前都扫不干净,那就别说其他地方了。”金凤区良田镇泾龙村一队清洁长马思麻说道。自今年9月金凤区推行“清洁长制”以来,110名清洁长正式上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队伍逐步壮大,村民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模式作用开始显现。
马思麻是泾龙村一队的队长,今年9月,他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清洁长。“有了这个‘名分’后,那自然得多操心啊,这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过去看到哪里脏乱差,睁只眼闭只眼可能就过去了,现在我就是责任人,必须要尽心尽力守好‘责任田’,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环境整治。”马思麻说道。
如今金凤区各村庄的巷道有保洁员定时打扫,然而各家各户房前屋后却容易变成卫生死角。为此,今年9月,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实施“清洁长制”,由各乡镇党委书记、涉农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总清洁长,各村书记、主任担任所在辖区第一清洁长;村民小组长担任所在村民小组清洁长。
“清洁长制度正是利用了各村民小组组长、各村书记和村主任能够深入查找存在的短板弱项,帮助协调村民化解矛盾问题,更好地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并且充分利用红蓝榜公示制督促辖区农户自觉整治房前屋后,院内、室内、园区周围环境卫生。”银川市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沈彦萍说道。
根据“清洁长制”要求,清洁长需严格对照“净、整、美”的具体标准,通过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村民保持门前院内环境整洁,坚持晨清扫、日保洁,做到垃圾不乱扔,杂物不乱放,确保村庄环境时刻保持干净整洁。
“现在每天都要到分包责任巷道转转看看,督促各家各户对门前屋后垃圾进行清理,并将村民们私搭乱扯的杂物逐一做归整。过去大家可能见了我还烦,现在村子里的变化都能看到,大家也都知道平时要保持干净卫生。”马思麻说道。
据悉,通过推行“清洁长制”,金凤区将全面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乡村环境长效管理,基本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庄绿化率、亮化率逐步提高,村、组主巷道道路全部硬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实现村庄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农户庭院、室内卫生干净,庭院经济良好发展,村民清洁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普遍形成。卫生厕所普及率85%以上,清洁长设立100%;污水处理率80%以上,并实现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人人参与,资源化利用率50%以上;美丽庭院户数不少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