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居民何家付不再像往年一样忙着打点行装远赴外地打工,而是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
“今年在返乡人员创业帮扶中心的帮助下,我在家门口的劳务市场租了个门店,不用再年年外出讨生活啦!”看着面积不大却干净明亮的店铺,何家付脸上满是憧憬。
今年以来,大武口区聚焦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全面落实自治区支持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做实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大武口区紧密结合移民务工求职特点,在星海镇隆湖六站建立星海镇劳务市场和劳务移民家政创业孵化站及返乡人员创业帮扶中心,构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社服务专员+劳务中介公司”三方服务机制,为移民提供“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劳动投诉受理”等一体化就业帮扶。同时,开展职业指导、家政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已通过星海镇劳务市场累计帮助500余名移民实现转移就业,推荐劳务移民实现灵活就业近200人,有8名移民创业者入驻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站。
近日,大武口区星海镇果园村村民万具忠,用力挥动着扫把清扫村道卫生。“现在大家爱护环境意识提高了,这活比以前好干多了。”万具忠说。由于右腿残疾不能外出务工,独自居住且无子女的万具忠,平时的生活来源依靠国家发放的农村低保金维持。
2019年,得益于公益性岗位,万具忠负责果园村北沙窝组的环境卫生。“国家政策好,现在不出村每月低保和公益性岗位就能拿1700多元,这是多幸福的事啊!”在奔向新生活的路上,万具忠自信自强。
近年来,大武口区利用积极的就业政策,安置43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优先安置低保户、零就业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群体,最大化发挥公益性岗位在兜底保障就业中的作用,今年公益性岗位已安置星海镇片区91名就业困难人员。努力稳定和扩大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30人,实现工资性收入7691万元。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目前已公示3102名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劳务移民20名。
进一步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覆盖面,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出租车企业等纳入范畴,降低小微企业申请门槛,将贷款最高额度由15万元提升至20万元,同时允许合理展期、免除反担保等,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截至目前,已为112名创业人员发放119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其中为22户农村户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5万元,为1户移民以“免担保”形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万元。
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四查四补”开展劳务移民技能培训需求摸底,并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移民务工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中式面点、中式烹调、育婴师等就业技能培训班,帮助移民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10期494人,发放2020年扶贫技能培训补贴、生活补贴及驾驶员培训补贴共计1006620元,其中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6个月以上的恒达纺织厂发放培训补贴114000元。创新率先开展快递员培训,全面支持灵活就业人员短期内从事外卖、快递、配送等工作。加大恒达纺织扶贫车间援助力度,目前星海镇片区劳动力809人在恒达纺织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劳务移民1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人。(记者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