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惠农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抓手,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点燃“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惠农区按照“党建+组织振兴”的思路,坚持“整弱建强、提质增效”的原则,深入开展“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活动,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堡垒”。聚焦村党支部“两委”班子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作用发挥效果差等“病症”,按照“区委书记带头抓、组织部部长盯着抓、乡镇党委书记直接抓”的思路,严格落实“四个一”包抓工作机制,“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方案,共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7个、薄弱村党组织8个。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村居干部人均年报酬增幅达到61%,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政治教育功能不断强化,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惠农区坚持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望高、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村干部链式培养机制,不断拓宽村干部选拔范围,从农村致富能手、本土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中选拔11名村党组织书记,现任39名村党支部书记中,致富能手有26名、占67%。结合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培养104名后备村干部,跟踪培养致富带头人245名,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活水源泉。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村书记落实党的政策、引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本领,推动广大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先行者。
惠农区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资产盘活、资源开发、项目带动、村企合作等多元发展模式,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打造了底埂村承揽小型工程、银河村乡村旅游+黄河湿地开发、通丰村土地入股+现代设施农业、东永固村枸杞种植+精深加工、马家湾村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简泉村红色旅游+设施农业一体开发等13个产业发展良好、增收效果明显的“明星村”。目前,惠农区村集体资产总额1.7亿元,经营性资产总额5550万元,营业收入956万元,净收入412万元,全部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预计今年年底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记者 行衍 通讯员 黄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