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呀,不要割呀你叫它绿绿的长着。我的小阿哥我的小阿哥,哎不要割呀不要割呀……”
一首饱含泥土芬芳的宁夏原生态花儿《绿韭菜》深情唱响了新农村的幸福。
烹饪烧烤,唱响民歌。架起土炉子,品尝农家饭……10月6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堤坝渠边,“双节”期间走出家门追寻乡愁的银川城里人,搅热了假期经济。今年,园子村依靠休闲农业和设施大棚等驱动,村集体收入有望超过30万元。移民王陕福提及幸福时光,他感慨万千:“泥腿子们依靠政策红利,通过设施大棚调整产业结构,在转型中抢滩市场。如今拆除了老旧房子,搬进了楼房,改善了人居环境,穷苦日子已成为尘封历史。”
金凤区24个村级集体收入总量超过2900多万元;贺兰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率连续五年保持15%以上;灵武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较上年翻一番,增长率达到110%......近年来,银川市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26亿元,在193个行政村组织实施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实现产业富民和留住乡愁同频共振。
为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盘活涉农资源、创新经营模式,切实让村集体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银川市今年出台《关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项目扶持、资金渠道、要素资源、发展模式、考核奖励、监督管理等内容,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市里拓宽资金渠道,聚集发展合力。市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500万,三区每年每村15万元、两县一市每村10万元标准统筹安排预算。实施担保贷款,市级担保本金一次性投入500万元,县(市)区担保本金不低于300万元,分级注入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根据需要可申请不超过100万元的担保贷款。委托银川市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评估确定股权(债权)投资项目,收益划拨给企业所在地村集体。
记者了解到,该市盘活资源要素,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可按不少于5%的比例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预留建设用地,或按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不少于5%的比例返还村集体。县(市)区按照每村不少于3亩预留村集体建设用地。各地将闲置的校舍、厂房、仓库经营权和使用权划转给村集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银川市还推行村集体自主经营模式,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允许自主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和创办产销合作、社会化服务等经济组织。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带动模式,村党组织制定村集体、龙头企业和农户等利益分配或联结办法,由龙头企业运营。采取“强村联强村、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先富带后富”的办法,推行联合经营。借鉴“一带三变”方式,把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折股投入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按照村集体投入资金不低于5%、资产不低于3%的比例取得收益,村集体资源根据合同约定获取收益。
近日,贺兰县欣荣村红树莓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小小红树莓每公斤售价在150元-200元,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就在一年前,欣荣村还位列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名单中。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管理,把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绑在一起,欣荣村在一步步建强党组织的同时,探索出“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资金变股金,年固定收益率8%,让企业托管种养殖户,500户贫困户年收入1000-13000元,村集体年收入也成功突破百万元。
借助政策扶持,银川市通过“政策杠杆”撬动村级集体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兴庆区出台《兴庆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兴庆区村集体经济实体管理办法(试行)》,灵武市出台抓党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3条措施、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管理办法,贺兰县出台了《贺兰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增量奖励办法(试行)》……
通过创新模式,银川市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动力”。兴庆区通北村通过“基层党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经营模式,发展旅游观光、休闲采摘,解决300余名农民就业问题,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带来收益分红约15万元;永宁县闽宁镇玉海村村党支部联合原隆村等5个村整合扶贫资金4000万元全资购买中科嘉业光伏企业,村集体摇身一变成企业主,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0万元。
通过党建引领,银川正催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多米诺骨牌效应”。
银川,“竞秀”新农村,幸福入画来。(宁夏日报记者 苏峰 文/图)